尤悔
分类:译文 浏览量:
魏文帝曹丕忌惮弟弟任城王曹彰骁勇强壮。趁着在卞太后的住处一起下围棋,并吃枣子的时候,曹丕把毒药放在一些枣蒂中。他自己挑选可以吃的枣子吃,任城王没有察觉,就混杂着吃了那些有毒的枣子。中毒以后,卞太后找水来救他。曹丕事先命令身边的人把瓶罐都毁坏了,卞太后光着脚跑到井边,却没有东西可以打水。不一会儿,任城王就死了。曹丕又想要谋害东阿王曹植,卞太后说:“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,不能再杀我的东阿王。”
王浑的后妻,是琅邪颜氏的女儿。王浑当时担任徐州刺史,举行交拜礼结束后,王浑准备回拜,观看的人都说:“您是王侯、州的长官,新妇是州里的百姓,恐怕没有理由回拜。” 王浑于是就没有回拜。王武子(王济)认为他父亲没有回拜,礼数就不完备,恐怕不能算真正的夫妻;因此不向她行礼,把她称为颜氏妾。颜氏对此感到很羞耻。但因为王家门第高贵,始终不敢离开。
平原内史陆机在河桥之战中失败,被卢志进谗言,遭到诛杀。临刑时感叹说:“想要再听到华亭的鹤鸣声,还能办得到吗!”
刘琨善于招纳人才,却不善于安抚和驾驭他们。一天之内虽然有数千人来投奔他,但逃走散去的人也有这么多。所以最终没有什么建树。
王平子(王澄)刚到江南的时候,丞相王导对大将军王敦说:“不能再让羌人向东来了。” 因为王平子的脸长得像羌人。
大将军王敦起兵叛乱,丞相王导兄弟到朝廷请罪。周侯(周顗)很为王氏兄弟担忧,刚进宫时,脸上很有忧虑的神色。王导呼喊周侯说:“我一家百口人就托付给你了!” 周侯径直走过去没有回应。进宫后,周侯极力救助王导。王导被赦免后,周侯非常高兴,就喝酒庆祝。等到出来时,王氏兄弟还在门口。周侯说:“今年要是杀了这些叛贼,我应当能取得如斗大的金印系在肘后。” 王敦到了石头城,问王导说:“周侯可以担任三公吗?” 王导不回答。又问:“可以担任尚书令吗?” 王导又不回答。王敦于是说:“既然这样,那就只能杀了他了!” 王导还是沉默不语。等到周侯被害,王导后来知道周侯曾救过自己,感叹说:“我没有杀周侯,周侯却因为我而死。在幽冥之中我有负于这个人!”
王导、温峤一起去见晋明帝,明帝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。温峤没有回答。过了一会儿,王导说:“温峤年轻不熟悉这些事,我来为陛下陈述。” 王导于是详细叙述了宣王司马懿创业之初,诛杀有名望的家族,宠爱扶植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。以及到文王司马昭末年,高贵乡公曹髦的事情。晋明帝听了,把脸伏在床上说:“如果像您说的这样,晋朝的国运怎么能长久呢!”
大将军王敦在众人坐席上说:“周氏家族向来没有做过三公的人。” 有人回答说:“只有周侯(周顗)差点就做上三公,却没有成功。” 王敦说:“我和周侯,在洛阳相遇,一见面就尽情交流。只是遇到世事纷乱,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步!” 于是流下了眼泪。
温峤起初接受刘琨司空的使命去劝晋元帝即位称帝,母亲崔氏坚决地阻止他,温峤扯断衣襟就离开了。直到他地位崇高显贵,乡里评定的品级仍然不高。每次封爵都要发布诏令(特别说明)。
庾亮想要起用周子南,周子南推辞得更加坚决。庾亮每次去拜访周子南,庾亮从南门进去,周子南就从后门出去。庾亮曾经有一次突然到来,周子南来不及离开,两人相对坐了一整天。庾亮向周子南要吃的,周子南拿出蔬菜饭食,庾亮也勉强吃了很多,两人非常高兴;一起谈论世事,约定互相推荐,共同承担辅佐世事的责任。周子南出仕后,官至将军、食俸二千石,却并不满意。半夜感慨地说:“大丈夫竟然被庾元规(庾亮)出卖了!” 长叹一声,就背部长疮而死。
阮思旷信奉佛教,非常敬重和笃信。他的大儿子还不到二十岁,忽然得了重病。儿子既是他特别偏爱的,他就为儿子向佛、法、僧三宝祈祷,日夜不停。他认为只要诚心诚意就会有感应,儿子必定会得到保佑。然而儿子最终还是没有治好。于是他对佛教产生了怨恨,对宿命论也完全不信了。
桓宣武(桓温)面对简文帝,不太能谈得拢。废黜海西公之后,他本应该亲自向简文帝申述解释,于是预先撰写了几百句话,陈述废立的意图。见到简文帝后,简文帝就流下了几十行眼泪。桓温感到怜悯和惭愧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桓温躺在床上说:“像这样默默无闻,会被汉文帝、汉景帝嘲笑的!” 接着猛地起身坐起来说:“既然不能流芳后世,难道也不足以遗臭万年吗?”
太傅谢安在东边乘船出行,船夫驾船,有时慢有时快,有时停下有时等待,又放任船随意行驶,撞到人或者碰到岸边。谢安起初并不呵斥责怪。人们认为谢安常常没有喜怒的表情。曾经在送哥哥征西将军谢奕下葬回来的时候,天色已晚,雨下得很大,船夫们都喝醉了,无法指挥。谢安于是在车中,亲手拿起车柱去撞驾车的人,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。因为水的本性是深沉柔和的,流入狭窄的地方就会奔腾激荡。把这比方做人的性情,就知道在窘迫的处境中,是无法保持平和纯粹的。
简文帝见到田里的稻子不认识,问这是什么草?身边的人回答说是稻子。简文帝回来后,三天没有出门,说:“难道可以依赖它的果实,却不认识它的根本吗?”
车骑将军桓冲在上明打猎。东边的信使到了,传来淮河一带的大捷消息。桓冲对身边的人说:“谢家的年轻子弟们,大败贼军。” 于是发病去世了。谈论的人认为他这样死去,比他辞让扬州刺史而镇守荆州更值得称赞。
桓温刚刚传来打败荆州刺史殷仲堪的消息,曾经讲解《论语》,讲到 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,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”。桓玄(桓温之子)的脸色非常难看。
发表评论(人工审核后显示)